01
新竹聖教會歷史回顧
劉昭陽、李慶民
台灣聖教會源起
  19世紀在基督教界興起了宣教運動後,聖潔運動如春天之步伐,在美國教會醞釀一股潮流,遠東宣教會之創立,亦加速了亞洲聖潔運動之推動及教會之覺醒與建立。
  主後1901年2月,上帝興起了美國高滿牧師與日本中田重治牧師,他們在日本東京攜手合作,在同一異象和負擔之下,傳播「四重福音」而不遺餘力。1905年間先後設立「中央福音傳道館」、「遠東宣教會」及「東京聖經學院」,以東京為據點,向亞洲其他地區開展聖潔運動,並得到普遍認同與肯定。1907年傳到韓國、中國大陸;1917年以48間教會,60位傳道人,1400位信徒,創立「日本聖潔教會」,以宣信博士所主張之四重福音(重生、成聖、神醫、再臨)為特色,並選立中田牧師為首任監督。1926年來到台灣。
  1926年元月在日本東京聖經學院內,日本聖潔教會全國教會舉行每年一次的「新年聖會」。會中中田重治監督強調台灣傳道的時期已成熟,並當場呼籲工人前往台灣開拓工作。當時在東京聖經學院就讀的安部藤夫牧師接受了呼召,即決志到台灣宣教,負起艱難的使命。同年1月11日中田重治監督和安部藤夫福音使從東京出發,來台灣全島(西部)巡迴佈道,1月30日晚上他們在台北市借用「台灣日日新聞社」樓上舉行台灣第一間聖潔教會的開幕典禮,次日主日崇拜假御成町一丁目十番地(中山北路一段),租用店舖二樓舉行,參加聚會有20多人,並正式成立「台北聖潔教會」,安部藤夫福音使受差派為第一任駐堂牧師,這是台灣聖潔教會的開始,也奠定了「台灣聖教會」的信仰指向與基礎。
新竹聖教會歷史
創設期(1939~1943年)
  1926年因中田重治監督來台宣揚聖潔要道,帶來信仰復興,台灣有不少青年(包括高進元、王錦源、林異雷、劉建珍、許洲木等)回應呼召去日本,就讀於東京聖經學院,受四重福音信仰─「重生、成聖、神醫、再臨」的造就,準備從事傳道工作。1931年4月劉建珍先生完成東京聖經學院的學業,同時被派為新竹聖教會的「定住福音使」(傳教師)。返台後,於1938年10月在劉壽山先生(劉建珍、劉建源執事令尊)率領全家族與楊查某執事之家人,聯合在劉宅開始家庭聚會。當時尚有林胡五利女士、楊金魁夫婦、林有土先生、蔡自通夫婦等人一同參與此家庭聚會。
02
  因為弟兄姊妹熱心聚會,使得聚會人數日日增加,遂於1939年2月11日,在新竹市西門街二號(即現在土地銀行右邊),以每月租金15元,租用一間鋁板屋頂的平房,成立了「基督教新竹聖教會」,劉建珍教師就任為第一任教會主牧。當時同心合力的同工有:劉壽山、彭仲水、劉建源、彭慶順、楊查某、林胡五利、劉陳夏烈等,其中楊查某執事就讀於淡水婦女學校時,認識了同學鄭綉鳳傳道,邀請她至新竹聖教會事奉。1939年4月鄭綉鳳傳道於畢業後因著福音傳播的負檐,遂放棄了長老會的優厚待遇,受聘於新竹聖教會,其忠心於上帝的事工56年,終其一生於其所愛的新竹聖教會。
  1943年,因教會聖工擴展,得救人數不斷增加,乃購買位於大同路27、29號的兩間店鋪,改造為禮拜堂(註1)。同時經常聘請台南聖教會高進元牧師及陳明清先生鼎力相助,並主領培靈佈道會。
 
遭變期(1943~1945年)
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教會受到嚴格的監視,因此在日本阻止傳福音的壓力之下,使得傳道的工作困難重重。1943年4月8日,日本政府對全國聖教會發出解散令,下令關閉所有的聖教會,聚會也因此被禁止,凡教會的信徒名冊、檔案資料也被搜出沒收焚毀,資料盡失。然受禁期間,信徒輪流至各家庭舉行聚會,互相代禱,但飽受日警的騷擾,聖經、聖歌被警員沒收。雖然受到許多的逼害,但弟兄姊妹仍然堅信無誤,堅持著對神的信靠以及虔誠的信心。所以在戰末物資缺乏,空襲日夜不斷,信徒四散下鄉的情況下,仍能堅持信仰。1945年8月日軍投降,台灣光復,信徒心裡感謝歡呼高唱哈利路亞,到警察局討回了被沒收的聖經與聖歌。重新啟開教堂大門、正式聚會、傳揚福音。
 
重生期(1945~1949年)
  1945年冬後信徒大發熱心,組織「青年福音團」在街頭、鄉村各處佈道,上帝一直在艱難中賜福給新竹聖教會。祂說:「看哪,我在你面前,給你一個敞開的門,是無人能關的。(啟示錄三章8節)」祂把得救的人,天天加給我們。1946年教會聘請佳里王錦源牧師為第二任主牧,擴大宣教。創辦「台灣聖經學院」為養成傳道人員,以後合併為「中台神學院」。1948年主日聚會人數已超過150人左右,為尋求長期發展,教會計畫自建禮拜堂,蒙神應允,於1949年4月於今東門街現地動工建堂,1950年2月2日完工獻堂(註2)。此時,教會全體齊心協力,大大興旺,大有異象與信心,廣結福音果子。
 
 
1950~1959年
  教會復興,信徒火熱傳福音,青年組織「福音團」到處佈道,並於1950年2月19日在桃園(桃園聖教會),1950年8月01日在竹北(竹北聖教會),1951年8月01日在苑裡(苑裡聖教會),1952年8月01日在中港 (竹南聖教會),1959年12月09日在新竹市北門街(北門聖教會)協助開設教會。
期間於1951年王錦源牧師離職到中台神學院擔任副院長,1952年聘請許洲木牧師擔任第三任主牧,1953年許牧師離職,由鄭綉鳳傳道擔任第四任主管,1957年復聘王錦源牧師擔任第五任主牧,至1959年教會舉行創設20週年感恩禮拜,都看見上帝大大祝福,興起工人廣收莊稼,福音遍傳。
 
 
1960~1969年
1960年2月教會聘請鄭慶堂牧師自苑裡來新竹擔任第六任主牧,1964年舉行趙世光牧師培靈佈道大會,1965年舉行基督教在台宣教百週年紀念聯合佈道大會,至1970年3月舉行創設30週年與紀念館落成感恩禮拜,此時期教會藉鄭慶堂牧師長期穩定的實施多方牧養、訓練事工,教會聖工與會友信仰皆更蒙神賜福。
 
1970~1979年
1972年教會成立「約翰會」由教會中、壯年社青及夫婦伉儷組成,由劉寶邨弟兄擔任首任會長,然為明確區分年齡屬性,約翰會共延續了十一年(屆),後於1983年改分為「社青團契」、「姊妹團契」與「兄弟團契」。
1972年教會興建二樓式「牧師館」建築完工並舉行感恩禮拜。1977年11月14日鄭慶堂牧師於服事中積勞成疾,蒙主恩召,為念其對台灣聖教會之功勞,特舉行「教團葬」。
1978年12月劉瑞賢牧師應聘從日本返回擔任第七任主牧。
1979年4月教會重新舉行執事選舉,選出新任執事7位,任期三年,7月實施執事造就班開課訓練,教會開啟新的福音史頁。
 
1980~1989年
1980年8月教會辦理禮拜堂入口承租路地購置事宜,在短短三個月內完成396萬元之籌措付清,更餘出了三十多萬元,不但在經費上體驗了神的奇妙開路,更在過程中(公告地價的調整時程與價格),看見神的神蹟奇事,不但令人瞠目結舌,更是不住的充滿感謝。
1982年4月教會承接創設者劉壽山弟兄繼室王秀英姊妹之遺族奉獻,舉行第一次「慈惠獎助金」頒發,獎助教會課業優良學子及清寒學生,以鼓勵渠等持續努力向學,實施迄2008年已26年餘,受惠學生不知凡幾。同年,教育館三樓整建完工,開始啟用,對主日學事工推展,助益甚多。
1983年5月「社青團契」、「姊妹團契」與「兄弟團契」相繼改組成立,實施迄今,亦對不同層級族群多有造就。
1984年8月教會舉行創設「四十五禧慶」感恩禮拜,並於12月發行教會「四十五週年紀念特刊」。12月28日劉瑞賢牧師離職,赴美國芝城台灣福音教會牧會。同時,聘請楊鶴明牧師從中壢到會擔任第八任主牧。
1986年7月01日教會齊心協助開拓西門聖教會,成為新竹西區的福音基地,為主收莊稼。
1987年楊鶴明牧師轉任聖教會總會總幹事,教會聘請潘偉信牧師擔任第九任主牧。教會在80年代經歷了轉變與再前進,然每一次的再出發都看見上帝奇妙的帶領與預備。
aboutchurch1-1o
2000~2009年
2000年白義豐牧師轉任台東聖教會主牧。
2000年12月23至25日,教會與中正長老教會承辦新竹市政府之「2000千禧年跨年聖誕慶祝活動」,計辦理聖誕開幕鳴鐘、愛心園遊會、百人聖誕老公公踩街送禮、銀色聖誕晚會及監獄聖誕晚會等共三天的活動,並連結新竹地區眾教會一同將聖誕福音及愛心傳送於新竹地區百姓,共享聖誕佳音。
2002年7月教會聘請由總幹事卸職的劉昭陽牧師擔任第十一任主牧。
2003年9月開始辦理致福益人學苑課程,內容包括西點烘培班、讀書會、花藝班及銀髮族快樂園地、傳統醫學、經絡養生、積極正向能力等,迄2008年已辦理11期,藉技藝課程訓練以達推展社區事工、基督福音廣傳。
2004年8月、2005年7月、2007年8月及2008年8月青年與社青分赴草屯、花蓮、淡水及日本實施短期宣教活動,參與同工與學員之靈命都大受激勵。
2004年3月教會推動兒童歡樂周末派及兒童美語班課程,迄2008年已辦理10期,藉生活故事及美語課程,達到基督福音潛移默化之效果。
2006年4月30日教會因事工需要,籌募600餘萬裝潢整建會堂四、五樓,於2008年1月27日完工啟用。至此,主日學、青年團契及社區事工等團隊,都於四、五樓新會堂空間開啟新事工。
2006年教會分獲新竹市政府及內政部頒發「績優宗教團體」表揚,對教會推動社區及福音教化等事工甚獲社會肯定,榮神益人。
2006年5月推動「生命建造系列課程」以精進靈命,活出生命,榮耀主名。
2008年教會為因應銀髮族事工及長輩上下樓梯運動不便之需求,特規劃興建教育館小型電梯工程,並於6月19日開工,7月25日完工,經費計78萬,教會在不到半年時間完成規劃、經費籌措及工程施工等,兄姐同心合意的參與同工,又再一次看見神奇妙的作為與帶領。
未來目標與展望
  新竹聖教會是上帝在台灣北部地區所設立的純福音燈塔、蒙恩的教會。歷經七十年歲月,上帝的恩典及無數牧者、信徒的熱誠和血汗,成就了今日的榮景,求神繼續保守引導未來的道路,使新竹聖教會能秉持優良的傳統,成為新竹地區的光與鹽,使這地區的百姓得到祝福。
教會是永生上帝的家,每位會友是家人,每人有責任盡心、盡性、盡意愛主、敬拜主;藉愛人如己,領人來到主面前,使他因信基督耶穌,有得救的智慧。透過信徒裝備、門徒訓練,長大成熟,進入社區以生命宣揚福音,榮耀上帝!
  展望未來,我們預擬福音策略如次:加強推動全壘打生命建造,使會友委身於基督的教會,人人受到關愛並付出愛心去愛人服事人!藉著小組、團契、社區福音事工班,帶領慕道友、鼓勵其參加101生命建造課程,成為信徒後接受201委身成熟、靈命更新,進一步服事基督、發現個人恩賜,接受301委身事工,參與教會聖工;邁向宣教,接受401課程按恩賜接受小組長、短宣、研經等訓練,出去宣教!
  另在台灣聖教會總體福音策略下,教會加快福音廣傳腳步,確立宣教目標,進一步發展國內拓植教會事工,以不負神莫大恩典,讓新竹地區同胞都能同享福音好處,主若許可則再將進軍世界跨文化宣教事工,實現福音傳遍地極!
 
(註1)創設期會堂
1938年劉建珍教師與楊查某姊妹一家聯合在劉宅舉行家庭聚會,因著聚會人數增加,便於1939年2月11日在新竹市西門街二號,即現在土地銀行右邊,以每月租金15元,租用一間鋁板屋頂的平房,成立了「基督教新竹聖教會」。
1943年,因聖工擴展,教會人數不斷增加,乃購買位於大同路27、29號的水泥洋房兩間店鋪,改造為禮拜堂,自此空間加大,環境亦較舒適,會友亦加大發熱心,宣揚福音,引人歸主。

 
(註2)第一次建堂
1948年為紀念創設教會10週年,又因會友人數快速增加,主日崇拜人數已超過150人左右,教會計劃自建禮拜堂,自1949年3月18日至24日一連七日,舉行嚴肅早禱會,同心合意懇切禱告,求神賞賜一塊建地。4月7日市政府回覆同意移交一塊403坪公有地,即「東門街」現今所在的土地,這地不論是地點、面積等都是最理想的,超過所求所想;隨即自4月18日至24日一連七日舉行感謝會並動工建堂,5月5日恭立會堂基石並開始建築,10個月禮拜堂建築完工,1950年2月2日舉行獻堂典禮。許多兄弟姊妹在基督的愛激勵下,都盡所能樂意獻上主的禮物。我們看到獻上所有的窮寡婦,打破玉瓶的馬利亞,變賣田產的巴拿巴,為建造會堂盡心竭力,我們只有含淚讚美主。

 
(註3)第二次建堂
1987年1月11日教會針對歷經約40年已有急迫重新改建需要的會堂議決成立重建委員會,規劃重建新會堂相關事宜,1991年8月4日開工,歷經約四年工期,經費4,580萬元,於1995年5月12日開始啟用。後因教會主日學及社區事工需要因素,又於2006年4月30日籌募600餘萬裝潢整建會堂四、五樓,歷經年餘,於2008年1月27日完工啟用。至此,禮拜堂會堂整體工程總算圓滿完成。禮拜堂會堂一、二樓可容納500人,三樓設隔音母子室,四、五樓成為主日學、青年團契及社區事工教室,期待在最短的時間,讓神的子民充滿這殿,更讓這殿成為榮耀的殿。

 
參考資料:
一、潘偉信,“台灣聖教會歷史簡介”,http://www.moi.gov.tw/dca/02faith_001_04_06.aspx.
二、林天賜,“新竹聖教會簡介”,基督教台灣聖教會–台灣聖教會會史(1989), pp.94–95.
三、潘偉信,“新竹聖教會簡介”,基督教台灣聖教會–台灣聖教會會史(1989), pp.503–510.
四、劉瑞賢,“新竹聖教會創設四十五週年紀念特刊”(1984)。
五、白義豐,“新竹聖教會六十禧慶紀念刊”(1999)。